近日,北大一位教授说,有2.8亿中国人人均年收入不到8400元,已引爆网络。中共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7月出口同比下降14.5,创2020年3月疫情以来最低;而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两年多来也首次负增长,中国经济正式陷入通缩。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近日透露,有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约有2.8亿人年收入不足8400元。中国不是进入了“低欲望社会”,而是社会收入水平太低。尽管“中国有约2.8亿人年收入不足8400元”已在微博上找不到相关内容,但这一话题已经引发网民热议。
澎湃新闻8月9日报导,提振需求、扩大消费已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。
“还有很多人没有被基本的公共服务覆盖,他们被压抑的需求其实有很多。比如,14亿中国人中,有多少没有护照,有多少没坐过高铁、飞机,有多少一辈子没出过自己的城市,这些不是‘低欲望’造成的,相反我更担心无法满足人们需求而带来的社会问题,”他对澎湃新闻说。
刘俏认为,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短期需要依靠财政政策。他说,若政府给这2.8亿人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,让其月收入从700元提升至1500元,他相信大部分人会把这些钱用于消费,释放很多此前长期没能满足的刚性需求,“比如,从每月吃一次肉变成每周吃一次肉”。
刘俏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微博网友的认同,微博大V、头条文章作者贼叉说:“终于有教授说靠谱的话了…… ”
微博大V、微博新知博主顽皮的郭贝勒说:“1%的人有99%的财富,99%的人抢1%的财富。什么都在涨,只有工资降,饭碗也不保,所谓的低欲望,不过是穷而已。底层没生活,全都是生存,拼了命地工作,才能勉强活着。越干越多,越挣越少,要攒钱看病,要迎接失业,谁还敢消费,更别提生育。”
就刘俏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提出的观点,新浪热点还在其官方微博做调研,让更多网友说说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怎么样,大量网友跟帖,表示“财富都在金字塔顶端”,但大多数人收入非常低。
莹颖平安说:“广州,四大一线城市之一。工资中位数才4000多,更别说非一线城市,收入不止是低,是超级低,财富都在金字塔顶端。”
Messimessime说:“大多数财富源源不断进入极少数人腰包,极大多数人不敢生病,不敢多生孩子,再怎么粉饰这都是目前以及未来的现状。”
中共海关总署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以美元计,中国7月进出口总额4829.2亿美元,同比下降13.6%。其中,7月出口同比下降14.5%,降幅创下2020年3月疫情以来新高;进口同比下降12.4%,为6个月以来最大降幅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,这意味着,中国出口、进口连续第三个月下降,且下降幅度持续扩大,也比市场预期的同比下降12.0%及5.0%更糟。
中国出口降幅创疫情以来最高,对欧美、亚洲主要经济体出口下跌十分明显。海关总署公布的1-7个月外贸数据显示,这7个月以来,中国对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5189亿美元,同比下跌3.8%;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进出口总额为4642亿美元,跌6.6%;而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的进出口总额为3815亿美元,下跌15.4%。
8月6日,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援引美国官方数据报导说,今年前5个月,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4%,在政治和经济双重因素推动下,美国公司正在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,墨西哥成了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。
中国对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的进出口总额为1833亿美元,下跌12%。此外,与中国外贸总额下跌较多的还包括:台湾下跌23.2%、韩国跌16.6%、菲律宾跌14%、英国跌6.7%、香港跌6.4%等。
1-7月中国仅对4个国家、地区的进出口正增长,其中俄罗斯排名第一,增长达36.5%,但仅占1月至7月期间的出口总额的3%,且7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下降,为2021年2月俄乌战争以来的首次。
《香港经济日报》指出,大陆7月进出口的跌幅,反映出中国内外需求均面临重大压力。一位不具名的官方研究机构专家表示,从今年的经济形势看,稳外贸的难度越来越大。
路透社引述分析师称,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、海外经济增速放缓、国内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多种因素,均对中国外贸构成压力,预计弱外贸的状态会延续到年底。
8月9日,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7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比去年同期下降0.3%,为两年多来首次。同时,工厂生产者的出厂价格已连续10个月下降,房地产价格也暴跌。中国经济正式陷入通货紧缩。
但中共政府公开否认经济面临任何通缩风险,并已向国内经济学家施压,要求他们不要提及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可能性。一些业内人士对外媒表示,中共政府淡化通缩,可能只会适得其反。
COVID疫情告一段落之后,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消费暴涨情况,但中国消费需求却没有出现持续性反弹,而是短暂反弹后重回疲软。老百姓不愿意花钱,企业不愿意再投资。而中国上一次CPI负增长是在2021年2月。
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,中国的债务总额在2022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近三倍,这一比例高于美国。《华尔街日报》报导说,通缩对于中国这样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来说尤为危险,因为这会增加借款人的偿债成本,并可能让其减少消费和投资。
但中共官方不肯承认这一坏消息。中共国家统计局官员付凌晖在7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,“总的来看,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现象,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。”
据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报导,中共监管机构已向经济学家、分析师及研究人员施压,要求他们避免讨论中国通缩及资金外流等负面评论。有经济学者对英国广播电台(BBC)表示,中国的现实情况已越发严峻,官方淡化通缩并让风险不断加大,可能只会对中国经济更不利。
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埃斯瓦尔·普拉萨德(Eswar Prasad)对BBC说,政府重塑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才是关键,北京方面淡化通缩,并让停滞风险更大,可能会让中国经济更难摆脱下行漩涡。
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艾西亚(Alicia Garcia-Herrero)告诉BBC,通缩只会让中国的债务问题变得更加沉重,“这显示中国的内部需求很弱,同时来自全球其它地方的需求也在减弱,很让人担心”。
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·波森(Adam Posen)则认为,中国的经济困局是过去几十年的系统性问题堆积所致,而非仅由此前3年的极端清零政策导致。
自20世纪90年代初,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,同时压低工人工资,中国家庭只能把钱投在买房和建工厂上,而如今中国面临着住房和工厂预计会长期过剩的问题,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,年轻人失业率飙升,许多人买不起或不需要买房。
波森表示,政府让中国民众和私营企业相信,政府不会过度干预经济生活才是可靠的解决之道,但对独裁政策来说,这个建议难以实现。
上周,中共官员要求地方和省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,鼓励消费者花钱,但中央政府一直不愿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惠民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