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,各行各业都有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规范,我国自古以来有“官徳”的说法。为官从政者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,关系到老百姓的福祉与国家的前途,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治与乱,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道德取向,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古人为官之道的小故事。
孔子的一位弟子叫子羔,他在卫国当狱官,也就是现在的法官。有一个人犯了法,子羔依法砍断他的脚。
后来卫国发生内乱,子羔逃难要出城的时候,刚好那个守城门的人就是当时被他砍断脚的人。这人看见子羔要逃难,后有追兵,就告诉子羔说:“那边城墙有个缺口,可以跳过去。”
子羔说:“君子不可以跳墙。”
那人又说:“那边墙下有个洞,可以钻出去。”
子羔说:“君子不可以钻洞。”
眼看着追兵马上就要到了,那人就说:“这里有间屋子,你先藏一下吧!”
于是子羔进屋躲藏,追兵找不到人就回去了。
子羔因此躲过一劫,要离开时对那个人说:“我曾执法砍了你的脚,现在我有难,正是你报仇的时机,你反而再三地帮助我逃走,这是为什么呢?”
那人说:“你砍我的脚是因为我自己犯了法,罪有应得。记得那时,你执法时先对别人执刑,最后再对我执刑,是希望我可以幸免。我知道案情已经查明,罪刑也已经定了,而你那忧愁不安的样子都写在脸上,难道是对我特别好才这样吗?我知道不是的,你是个天生的君子,本来就是这样啊!这就是我敬重你的原因。”
孔子听了这事后,赞叹着说:“太好了,子羔真是善于做官啊!同样是执行法令,心里装着仁恕就会积德,如果严厉暴虐就会结怨。秉公办事,仁爱存心,这就是子羔的为人啊!”
犯罪判刑,理应依法办理,自然不可循私悖理。所以被砍去脚的守城人在受到刑罚之后,自知是自己违背法令所受的惩罚,心中没有抱怨,子羔也是秉公处理,并没有私心私怨。
然而,子羔虽然判人刑罚,却也不失他的仁爱之心,于心不忍,在最后时刻,仍尽自己所能,希望能帮助犯罪者有所减轻。在将要宣判时,心中忧愁自然形之于色,受刑的人看见了,也能感受到子羔的不忍。虽然是秉公执法,但却在执法之外怀揣着仁爱之心,让受刑者敬重。
另外,那个被砍去脚的守城人,也是一位明事理的人,虽然被处以刑罚,但知道是自己的错,没有半点埋怨之意。在子羔有困难的时候,本来可以借此报怨,却仍然帮助子羔躲过了劫难,也确实是识情达理。也因为他深知子羔的仁德,敬重他的为人,所以才三次帮助他,让子羔得以脱难,这也同样是令人敬佩的人。
责任编辑 晓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