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房地产股又出现一轮暴跌。据统计数据,近一年来,A股97家上市房企的总市值跌超五千亿元。这一次,连作为中国房地产门面的万科A、保利发展、招商蛇口都未能幸免,如今均跌出千亿元市值,也让A股再无千亿市值房企。
据东方财富旗下的金融数据平台Choice数据显示,从2023年4月16日至2024年4月16日的一年时间里,A股97家上市房企的总市值跌去5139.6亿元;平均市值则从150亿元滑落至96亿元,平均跌幅为36%;百亿元以上市值房企从35家缩减至24家。过去一年,97家房企中仅有7家房企的市值实现同比正增长,其余90家均为同比下跌,有11家房企市值跌幅超过50%。
截至今年4月16日,仅有24家房企的市值超过平均市值96亿元,74家房企的市值低于96亿元。
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导,去年以来,房企在上市层面经历了部分“出清”,还有多家港股房企处于停牌状态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情绪。
目前,多家房企仍然面临退市风险。A股股价低于2元每股的房企有21家,较去年同期多13家;股价低于1元的则有ST世茂和中南建设。
报导指出,过去一年,A股97家房企中,仅有7家房企的市值实现了同比正增长,其余90家均是同比下跌。折算下来,97家房企平均市值跌幅约28.78%,跌幅超过这一平均值的约有56家房企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金地集团、万科A、华侨城A、新城控股、首开股份、华夏幸福、中南建设等11家房企市值跌幅均超过50%。其中,金地集团跌幅最大,达到63.84%,也是唯一一家市值跌幅超过60%的房企。截至4月16日,其市值约144.47亿元。
再来看房企龙头万科,一年来跌幅为57.17%,截至4月16日的市值约764.95亿元。今年以来,因受流动性短期承压、债务展期风波,遭遇债股双杀,万科正处于生死攸关之际。
今年3月,惠誉和穆迪将万科评级分别下调至“BB+”和“Ba1”,属于各自评级体系中的“投机级”。这是半年内两家评级机构第二次下调万科评级。
3月28日晚间,万科披露2023年业绩显示,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57.39亿元,同比下降7.56%;净利润121.63亿元,同比下降46.39%,营收利润是双双下滑。
对此,在致股东信上,万科表示,公司利润承压,资金存量、现金短债比等指标出现下行,短期压力仍然存在。一是,规模过快扩张时期,部分投资判断过于乐观,这些项目消化还需要一段时间;二是,经营性不动产存在资金回收周期长、占压大的难点,有关融资机制成熟后才能完全解决。
在备受关注的债务方面,公告披露,截止2023年底,万科有息负债合计3200.5 亿元,这其中,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624.2亿元,占比为19.5%。目前其在手货币资金998.1亿元,可覆盖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;剔除预收房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5.5%。净负债率为54.7%,较2022年底提高 11个百分点。万科对此表示,公司未来两年要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。
4月1日一封涉及万科和郁亮的举报信不断在网络中发酵,导致万科在短短的一天之内,超过 57亿元市值蒸发,这份举报信可以说含金量十足。
金融界报导称,这封举报信是烟台万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写给国家税务总局,反映以郁亮为首的万科高管偷税漏税、挪用资金、发放高利贷、洗钱、跟投牟利等情况。随后,万科回应其指控严重失实。
报导指出,百润置业与烟台万科合作已经长达10年,十余年来,万科销售额在烟台当地一直保持高位。然而在房价不振,楼市下行的背景下,二者的合作最终出现了裂痕。
2023年开始,万科就与当地小股东们纠纷不断、最终闹的对簿公堂。所以这已经不是百润置业第一次出手举报万科了,早在今年1月18日,烟台百润就在其微信公众号称:“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,万科近十年偷逃税款或超千亿元以上”。 不过当日晚间,该举报文章在公众号上已显示“被删除”。
据界面新闻4月10日引述消息人士报道,万科济南公司总经理肖劲已在48小时前,被山东警方带走调查,具体原因不明,消息传出后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。正如网友留言所说:轰轰烈烈的房地产“运动”,爆火局势渐渐平息,建起了一座座高楼、挖下了一个个“大坑”。
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中交地产,在这轮地产寒冬中也顶不住了。中交地产4月7日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,2023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24.68亿元,较上年降低15.59%,实现利润总额负8.06亿元,首次亏损超16亿。
同时,中交地产库存量也出现翻倍增加。2022年为135亿,2023年为311亿,同比增长129.51%,中交地产解释是因为本期竣备完工的项目有所增加。
除了库存量攀升,中交地产的财务费用也出现翻倍。2022年为3亿,2023年猛增到6.98亿元,同比增长131.71%。中交地产称是因为费用化借款利息增加了。
据公告披露,截至2023年末,中交地产融资规模约610.28亿元,资产负债率为85.59%;该集团各渠道融资余额中,一年内到期债务合计是170.52亿元,而期末货币资金规模仅120.09亿元,现金难以覆盖短期债务。
在公告中,中交地产也承认自己存在多个风险。主要表现在:主营业务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,产品溢价能力还不足;资产负债率偏高、商业运营整体专业能力偏弱。
自媒体包叔近期在X平台上表示,大家都以为中国房地产快触底的时候,没想到新一轮房地产的暴跌又开始了。一线城市下跌,二线城市暴跌,三线及以下城市连出价的人都没有了。几乎一天一个价,瀑布似的下跌。救市政策却还在挤牙膏,本轮过后,恐怕暴雷的就不只是地产商了,而是银行了。
对冲基金桥水(Bridgewater Associates)创始人瑞·达利欧(Ray Dalio)3月底在领英(Linkedin)上发表的博文中提到,中国正面临一场“百年一遇的大风暴”,亟需解决债务问题,否则可能会经历类似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停滞时期的失去的十年。他说:“当债务规模变得过大而无力偿还、出现巨大的贫富差距,就会导致循环的逆转。”
无独有偶,3月27日在香港举办的《财富》创新论坛上,有“中国最精准策略师“之称的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也提到了中国当前杠杆与GDP的高比例,的确很像经济泡沫时期的日本。并直言中国市场已是全球最有争议的市场。
洪灏还指出,需要留意的是,日本当年巅峰时,人均GDP有4.8万美元,而当下中国人均GDP仅不足1.3万美元,此外,中国仍有超过9亿人,每月收入少于2,000元人币,因此并不像日本可以有20年的时间,来拖延经济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