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面两集我们讲了文革初期,在中共的鼓动下,血统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造成了北京血腥恐怖的红八月,而且很快这股狂潮就蔓延到全国,“家庭出身”成了当时无数人难以摆脱的、摧心的痛苦和压抑。遇罗克的《出身论》,就是在这时划开暗夜、打破沉寂,为数千万被侮辱被迫害的人发出了要求平等的呼声。
中学时期的遇罗克。(图片来源:遇罗文)
“刚才我说了,就打死人啊,这么残酷啊,这么残暴啊,没有人性啊,这么恐怖啊,就在这种环境下,我哥哥呢也被关在工厂里边,跟那些牛鬼蛇神就关在一起。在这个时候琢磨写这篇文章。回家以后,因为他在那已经构思了嘛,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给写出一篇文章来,就是《出身论》。”
刊登在中学文革报上的《出身论》。(图片来源:遇罗文)
《出身论》是遇罗克一夜之间完成的,可是如果没有长期的亲身感受与深刻的观察,又怎么可能说出全国所谓的“黑五类”及其子女的心声。前面几集我们在讲遇罗文一家的遭遇时,也零星讲到过遇罗克的一些事情,但要了解为什么遇罗克能写出这篇文章?我们还是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。
遇罗克, 1942年5月1日在南京出生,七岁时随全家搬到北京。他小学是在北京东四区的府学胡同小学 也就是现在的东四区一中心小学读的,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小学,聪明的遇罗克一直是班主任老师最心爱的学生。
遇罗锦曾经回忆说:(女声)
小时候的遇罗克与遇罗锦。(图片来源:遇罗文)
少年时的遇罗克就喜欢读书,爱思考,有主见。做完当天的作业,看完课外书后,最大的兴趣就是写童话、寓言、小故事等。
有次他写了一则寓言:《新龟兔赛跑》,他问“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?”我答不出,罗文、罗勉也答不出。“小笨、小笨、小笨,”他用食指和中指弹每人的额头:“这是讽刺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呀!”
从左到右依次是:遇罗勉 遇罗文 遇罗锦 遇罗克。(图片来源:遇罗文)
1956年他参加北京少年宫举办的“全国少年儿童象棋比赛”获得了亚军.”
暑假到了,他和同学去郊游,在家里给大院的孩子们演木偶戏和京剧。剧本全由他写并演主角。他编写《暑期小报》,用八开大的白纸,设了许多栏目,画上小花边为界;所有的童话、寓言都是他自编自写。他还设立了“征文”专栏,让我们投稿。
从遇罗锦的回忆片段,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,他聪明、活泼、自信。但实际上,在1954年升入初中后,遇罗克就已经开始受到家庭出身的影响,因为母亲在1953年三反五反中被定为资本家。所以遇罗克写的文章投稿总是不被录用,他在学校的评价从优变成了良,他提交的入团申请书始终没有回应。只是当时的遇罗克还没有把自己的失败与出身完全联系起来。
……